• <strike id="cqebu"></strike>

    新聞熱線 0891-6325020

    數(shù)字報系

    移動端
    您當前的位置:西藏新聞網(wǎng) > 非遺 > 文藝館 > 文人文學

    米拉日巴尊者道歌集(三十九)

    2015年05月14日 16:37    
    分享到:    

    第卅八篇  牛角的故事

    敬禮上師。

    尊者密勒日巴對已得開悟的瑜伽母薩來娥作了訓示和利益之后,就前往巴庫去迎接心子惹瓊巴,途中在白則朵堡暫憩。其實惹瓊巴正行至巴庫,他的心中不覺生起了一些我慢。密勒日巴在光明定中清楚的看見這個情形后就前去迎接他。父子二人終于在巴庫平原相遇。

    惹瓊巴心中想到:“我已兩番前往印度,尤其是這一次奉了上師的命令,為了佛法和眾生的原故(前往求法)。上師尊者的慈悲和加持力固然很大,但是對(佛學的教理)和圣理二量我卻(比上師)更為善巧通達。這次他來迎接我,我對他頂禮時,他會不會也回報我一個禮拜呢?”一面想著,一面就把弟普巴贈送給尊者的檀香木手杖奉給尊者,然后向尊者頂禮,可是尊者連一點回禮的意思都沒有。惹瓊巴心里就很不高興,臉上也露出點不滿的態(tài)度。但仍啟稟尊者道:“師父啊!這次我去印度的期間,您在那里居住呀?身體安康嗎?現(xiàn)在我們主仆[1]二人要到那里去呢?金剛弟兄們現(xiàn)在都身體康健嗎?”

    尊者忖道:“惹瓊巴果然粘了些外道的邪氣,為魔所攝,無論如何,這樣的我慢會成為他的中斷障的,我應該想辦法予以除遣。”于是就帶著微笑唱了下面這首歌,回答惹瓊巴:

    “我乃雪山瑜伽士,身樂法爾中圍[2]廣,已凈五毒我慢故,身心安樂無不適。

    世間貪欲盡斷故,獨居自在樂融融。已舍苦藪之家累,不聚財物心自樂。

    不求廣聞為學者,心無掛累行善樂。不逞口舌與我慢,無言離諍恬然樂。

    不知隱藏與嬌揉,心離預籌自然樂。不求名聞與恭敬,口舌是非自寂樂。

    任至何處皆安樂,任著何衣皆安樂。任食何物皆安樂,我乃時時快樂者。

    密勒日巴汝慈父,依于馬爾巴恩德故,法界輪涅一切法,圓滿盡攝此心中。

    此即時時樂瑜伽。金剛弟兄諸惹巴,身體康健甚安好,皆在深山修禪觀。

    吾子惹瓊金剛稱,適自天竺歸來耶?旅途身心勞頓耶?智慧明覺銳利耶?

    歌喉興致爽利耶?依于師教行持耶?此番前往印度去,已得所求正法耶?

    千奇百怪諸口訣,盡如汝意得獲耶?真實功德雖未具,心卻自滿自得耶?

    所作所行一切事,與利他義相合耶?惹瓊今自遠方歸,迎汝特為歌此曲?!?/p>

    惹瓊巴以歌答道:

    “尊奉上師咐囑故,此番前往天竺國,路險途遙多怖畏,備嘗艱苦難具說;

    然我所獲甚豐盈,曾謁弟普真言主,面見稀有之本尊,空行授記吉兆現(xiàn),

    我所欲求之口訣,諸如氣脈網(wǎng)輪訣,平等心行外明鏡,大樂口授燦明燈,

    自心明鏡三昧耶,妙藥證悟光熙日,勝行流水之利劍[3],自然解脫大手印,

    無死甘露之精華,皆悉獲得無有余。此外如金之法要:指示中陰之心法,

    安住禪定之妙訣,三詮表義五寶法,六種成就之修道,世間愿求之口授,

    不可思議諸妙訣,由眾空行而攝集,上師佛陀咸歡喜,與我心意合為一,

    成就花朵如雨降。各種善兆勝因緣,如纓絡蔓系我頭,諸佛以食哺啜我,

    以導引訣置我手,發(fā)吉祥愿作送別。大事因緣如愿成,歡喜雀躍似旭升。

    今日重見我上師,祈以慈悲賜觀察,我所求得諸妙訣,無身空行眾法聚,

    令使事業(yè)增長故,為作供贊敬納受?!?/p>

    歌畢,惹瓊巴就把(從印度求得)的經(jīng)書供給尊者。尊者為了斷除惹瓊巴的我慢,當即歌道:

    “噫戲!吾子惹瓊巴,自幼撫汝成人者,暫息驕慢與夸大,且聽汝父歌此曲。

    此曲意深如金蔓,悅耳妙音為汝歌,歌義若覺與理合,應善持守銘記心。

    無身空行之法聚,自有空行作供贊。貴人恃傲以凌人,常在惡人刀下死。

    富人吝嗇所聚財,常為怨敵所享用。無度吃喝與享用,是為饑餓早死因。

    人若不守己份際,越量而行終自毀。為官欺民凌仆屬,終必殃國毀鄉(xiāng)園。

    仆民若不敬主人,是為自取不幸道。法師若不持律儀,勢必毀損佛教法。

    若不隱密空行訣,是為擾怒空行因。(噫戲!吾子惹瓊巴),汝今持訣之傲慢,

    是乃趨入邪途兆。喋喋空言說法要,必毀修觀善覺受。汝今自傲大驕慢,

    終將舍棄上師教。弟子若不敬上師,必招苦中之苦報!修士不能依山住,

    必招憂傷與毀損。學佛若不舍親眷,必難破障獲成就。博學若不實修行,

    乃為恥中之最恥。比丘若不持戒律,實為羞中之大羞。我子惹瓊應諦審,

    我今所言亦善否?所言若合汝心意,應善持守銘記心。若覺我言無道理,

    汝可隨意而行之。我乃懼死一老殘,無暇空言聊閑天。汝乃青年自傲士,

    目空一切我慢者,縱以善言來相勸,汝反責怪回白眼,具恩譯師馬爾巴,

    祈賜恩澤大加持,令我貧士舍八法。”

    唱畢,就把惹瓊巴所供的經(jīng)書和檀香木拐杖拿在手中,以神足通向前飛馳。惹瓊巴拼命追趕,跑得上氣不接下氣,仍舊趕不上尊者。惹瓊巴一面追一面唱道:

    “父師慈悲祈垂聽,人子豈能違父意?!惟求受納我法供,清凈無垢諸口訣,

    今悉供奉父師前。無身空行各法要,空行親自教導故,已斷增損與錯誤,

    深而又深諸法訣,已得印可無少疑。哀祈慈父垂察鑒,其他尚有長壽法,

    空行指示之密句,金剛身之實相義,成就勝母之心要,皆供尊者上師前。

    此外護虎甚深訣,治療疾病及降魔,種種妙法如溶金,皆供尊者上師前。

    我肩背有六王藥,勇父勇母諸妙物,為報慈父恩德故,我今供奉尊者前。

    藥王檀木之拐杖,空行親自執(zhí)持者,罕世稀有無價寶,密主弟普所贈送,

    我今供奉尊者前,祈尊垂鑒珍視之。疲累欲死惹瓊巴,哀禱父師興悲憫,

    令我暫歇得喘息,諸布施中此最勝。若能布施饑渴者,恩德廣厚極殊勝,

    慈心善言施財物,周濟貧困功德深,照顧迷途示正路,一切諸佛之愿誓?!?/p>

    惹瓊巴一面唱一面跑,尊者在前面一邊飛馳,一邊靜聽。惹瓊巴唱畢此歌時,尊者也停住下來,席地而坐,向惹瓊巴歌道:

    “父子意合甚善哉!處眾和睦是真主,父子若能意相投,是為王中之勝王。

    與眾不和惡人兆,與父不睦被魔牽;是故踐履善行時,應與汝父意相契,

    償報母恩此心安[4],與人無忤自莊嚴,道伴法友相處時,令彼心悅得成就。

    若能令師心歡喜,必得(無比)大加持。人若少慢離自傲,諸事成辦必較易。

    學佛應改惡習性,容忍譏毀乃真慈。謙讓自能得美譽,持戒必需無隱私。

    常與尊者相伴隨,功德法爾自然生。心若坦蕩少計較,口舌是非自然無。

    心若調(diào)柔并向善,勝菩提心自增長。達士懷恕能親民,愚人難分恩與仇。

    無身空行之法聚,以道觀之離益損。弟普真言心要法,較汝我更因緣深。

    馬幾成就佛母處,難尋勝我之弟子??招蟹鹉钢茉E,若不示我將示誰?!

    銅綠黃金曼陀中,我曾多次享會供,金剛亥母本尊佛,多年相伴較汝親。

    勇父空行諸凈土,無不與我因緣深!汝之所行及一切,(老父時時關(guān)切中),

    我心對汝之關(guān)懷,較汝自己尤為深!噫戲!吾子莫驕慢,隨我深山習禪去!”

    尊者唱畢此歌后,主仆二人就同時向(巴姆巴通)行去。

    卻說尊者父子二人在途中行路之時,惹瓊巴心中想到:“這回如果是換了另一位上師,我此番從印度歸來,一定會對我作盛大的迎接和款待的。但我這位上師他自己的衣著和享用一向都是最起碼的。連他自己都這樣(褸衣敝食),那里還談得到款待我呢?我從印度學了這許多的密乘大法,不應再以苦行方式來修習菩提道;應該以享受欲樂的方法去修行才對!”他一面想一面生起大我慢,對尊者也生起了惡劣的邪見,密勒日巴立刻就知道了。這時,在道路的中間恰巧有一個(被棄置了的)牡牛角。尊者就對惹瓊巴說道:“你把這個牛角撿起來,我們帶走吧。”

    惹瓊巴心中想到:“我的這位上師有時說(修行人)應該什么也不要。有時‘他的嗔心卻比老狗還狠,貪心比老丐還大?!眠@個俗話來形容他真是恰到好處了。這個(棄置在路旁的)廢牛角么,既不能吃,又不能喝,究竟有什么用處呢?”于是就對尊者說道:“算了吧!這個毫無用處的東西,還是不要它吧!”

    尊者道:“撿起這樣的東西,還不至于增長貪念,不久也許會用得著它的?!闭f著尊者就自己將牛角撿起拿在手中。

    二人行至巴姆巴塘的平原中央處,其地一片平曠,連一個小老鼠藏身的地方都沒有。此時本來無云的晴空中忽然黑云密集,狂風驟作,極大的冰雹滿天狂襲下來。惹瓊巴連看一眼尊者的時間都來不及,趕緊兩手蒙著頭。過了一會兒,冰雹狂降之勢稍緩,惹瓊巴四下尋找,卻不見尊者的蹤影,他就坐在地上略事休息。忽然看見附近一塊高地上有一個牛角,牛角的前面好像有尊者說話的聲音。惹瓊巴就走向牛角的前面,心中想道:“這像是剛才尊者拾起的那個牛角呀!”于是就彎身下去準備將牛角撿起,可是無論用多大的勁也拿它不動。惹瓊巴就俯身以面腮著地,用眼向牛角的內(nèi)部看去,只見牛角并未較前長大,尊者的身體亦未縮?。痪腿缫幻骁R子中能看見廣大(的山河)一樣。尊者安坐在牛角的狹窄處[5],向惹瓊巴歌道:

    “上師加持入我身,此身若與凡夫同,何堪成為大修士?現(xiàn)以化身顯神通,

    惹瓊子兮應頂禮!上師加持入我口,口若妄言或綺語,何堪成為大修士?

    我歌多富妙口訣,惹瓊子兮應善思!上師加持入我心,心若紛起諸妄念,

    何堪成為大修士?神通明體廣大現(xiàn),惹瓊子兮應皈敬!

    惹瓊見地似野鷲,時飛高空時降地,如是高低不穩(wěn)固,應趨堅中兮善思維。

    應舍放逸兮布衣行!你我父子若相等,何不速入此牛角?牛角內(nèi)藏大宮室,廣大寬敞甚舒適!

    惹瓊修觀似日月,有時明兮有時暗,時暗時明不穩(wěn)固,應趨堅中兮善思維!

    應舍放逸兮布衣行!你我父子若相等,何不速入此牛角?牛角內(nèi)藏大宮室,廣大寬敞甚舒適!

    惹瓊行素似山風[6],有時急驟有時緩,時急時緩不穩(wěn)固,應趨堅中兮善思維!

    應舍放逸兮布衣行!你我父子若相等,何不速入此牛角?牛角內(nèi)藏大宮室,廣大寬敞甚舒適!

    惹瓊證果似稼禾,有時好兮有時惡,時好時惡不穩(wěn)固,應趨堅中兮善思維!

    應舍放逸兮布衣行!你我父子若相等,何不速入此牛角?牛角內(nèi)藏大宮室,廣大寬敞甚舒適!

    若于微妙因緣法,此心隨意得自在,則能進入此牛角,享用宮屋之舒適!

    子兮!吾今呼喚汝,速入此屋伴老父,父喚子歸子應歸,為子之道應如是。

    我乃年邁衰殘人,生平從未到印度,身微路險未遠游。惹瓊青年身健壯,

    曾往印度游學去,參訪眾多成就者,依止博學善知識;如今已為大貴人,

    應住廣大舒適屋,乾枯廢棄此牛角,何能增長我法執(zhí)?是故吾子惹瓊巴,應入牛角內(nèi)室居!”

    惹瓊巴想道:“看樣子,里面地方很大,容得下我應無問題?!毕胫蛧L試著鉆進去,努力鉆了半天連頭或手都進不去。惹瓊巴想到:“尊者的誅法也許靈也許不靈,但他的降雹本領(lǐng)[7]卻是真的!”一面這樣子妄想,一面以顫抖的聲音用嘴對著牛角口唱道:

    “上師尊者祈垂聽,汝子惹瓊金剛稱,見、行、修、果及覺受,或高或低或明暗,

    或緩或急各不同,皆離貶獎任置之;無論布衣乾或濕,子皆祈禱我?guī)熥穑?/p>

    父子平等或不等,子皆祈禱我慈父?!?/p>

    尊者聽了惹瓊巴的祈求后就從牛角中出來,向天空中作了一個手勢,風立刻就平息了,云霾也散開了。太陽出來照得大地暖融融的,惹瓊巴的布衣一會就曬乾了。二人在地上坐了片刻,尊者說道:“也許(剛才的風暴)是由我的誅法咒術(shù)所引起;但是我(一開始)就知道你的印度之行原是不必要的。因為我覺得大手印及那諾六法已經(jīng)足夠我的需要,所以我從來就沒有打算去印度,你這次去印度求得所欲的法訣非常之好?!?/p>

    惹瓊巴說道:“師父?。∥椰F(xiàn)在真是饑寒交迫,我們到那邊牛毛帳篷處去討一點食物來吃吧?!?/p>

    尊者說道:“但是現(xiàn)在不是乞食的時候呀?!?/p>

    惹瓊巴說:“可是我現(xiàn)在肚子實在餓了,無論如何也去討點飯來吃吧?!?/p>

    尊者說道:“既然如此就去吧!按照習俗和因緣我們應該到前面的第一家那個大帳篷去乞食才對?!?/p>

    惹瓊巴卻說:“行平等乞食要不畏富,不傲貧,所以我們應該到那最后一家小帳篷處去乞食。”

    于是二人就走到那座黃色的小帳篷門口,向內(nèi)招呼作乞食的要求。里面走出來一個面貌猙獰的老太婆說道:“好的瑜伽行者能夠無分晝夜的安貧如常;這類人,我們就是拿東西去供養(yǎng)也不會受納的。像你們這些貧嘴的人,(吃了)自己的那一份嫌不夠,還要到別人那里去打主意!我家中的食物已經(jīng)在今天早晨布施光了,你們最好到別家去要吧?!崩咸艕汉莺莸恼f了這些不客氣的話以后就進里面去了。

    尊者說道:“今天看樣子是沒得吃了,太陽也快下山了,不如找個地方早點睡覺吧?!庇谑嵌司驮趲づ竦膶γ姘菜聛?。到了中夜時分,聽見帳篷里面有眾人喧鬧的聲音,到了后半夜鬧聲漸息。次日清晨太陽出來時尊者說道:“惹瓊巴,你到對面那所小帳篷里面去看一看?!比黔偘鸵绹谶M入帳篷一看,說道:“里面除了昨夜那個吝嗇的老太婆(的尸身)外,什么都沒有了哇!”

    尊者道:“既然如此,我想在帳篷里面的地下某處,大概會藏有吃的和用的東西吧?!痹瓉磉@個地區(qū)正在鬧瘟疫,這個老太婆的大限也已經(jīng)到來,竟在潑口惡語之后悄悄的死去了。她的所有財物都被附近的牛場娃拿得精光,只剩下一小口袋的黃油、干酪和熟麥粉,以及一銅匙的酸乳酪。

    尊者見了說道:“惹瓊巴呀!一切諸法都是像這樣的。昨晚這個老太婆還那樣的珍惜她的財物,今晨卻什么也沒有了。我倆就是目睹此事的見證人[8],所以,人應該向乞食者布施才對?。 ?/p>

    于是師徒二人就把老太婆剩下的一點食物作供品,為她作了一個會供。然后惹瓊巴就把會供所剩余的殘食包好背在肩上準備起程。但是尊者說道:“惹瓊巴??!要吃死人的食物就應該替死人消災。世上有一句話說:‘年青人要作事和生產(chǎn),老年人應該消費和享受。’所以現(xiàn)在你應該背起這老太婆的尸首,我在面前為你帶路?!?/p>

    惹瓊巴害怕會被死尸的污障所染,滿心不情愿的背起老太婆的尸首,由尊者在前面領(lǐng)路來到一處沼澤地。尊者說道:“就把死尸放在此處吧?!保ㄈ黔偘途桶阉朗旁诘厣希?,尊者將拐杖插在女尸的心間說道:“惹瓊巴?。∫磺斜娚紩@樣的死去??墒侨藗儏s根本忘卻了‘死之來臨’!所以多半自絕學佛之因緣。我們二人也應該時常深加警惕才對。”于是就向惹瓊巴唱了下面這首無?;没N譬喻歌:

    “噫戲上師恩,深浩難思議!無常銘心骨,心自向佛法,

    一切之所行,自然與法合。人若常念死,必克懈怠魔。

    無常難預測,死期難自知,昨夜老婆子,今已成尸骨。

    吾子惹瓊巴,勿傲勿頑強,虛心凝神聽,老父之教言:

    我觀外境時,見一切諸法,無常不暫住,恍如昨夜夢。

    念一切如夢,悲感心難安。惹瓊應深思,斷惑求解脫!

    思兮懷正道!想兮念佛法!吁嗟此肉身,貪樂欲難填!

    縱然滿其愿,終為苦惱因。此身臭皮囊,內(nèi)貯眾穢物,

    子兮莫自傲,思維此歌義!細觀此身時,知為無常法!

    如乾達婆城,虛幻無有實,念此心畏懼,悲感意難安!

    惹瓊應深思,斷惑[9]求解脫!思兮懷正道,想兮念佛法!

    人若懷惡心,必難得安樂,心亂念頭多,是為悔惱因。

    性情若暴惡,自惱自尋苦。是故子惹瓊,應息諸妄念!

    舍卻眾貪欲,思維此歌義!內(nèi)觀此心時,知為無常法,

    須臾不暫停,如彼林中雀,念此意難安,一心向佛法。

    惹瓊應決志,常年依山住,思兮懷正道!想兮念佛法!

    還觀此呼吸,命息如懸絲,隨時皆可斷,如昨夜老嫗。

    故于今生事,不應起貪著。吾子惹瓊巴,善思此歌義!

    內(nèi)觀此動息,無常似晨霧,晨霧速消亡,逝空渺無跡,

    念此我心悲,感嘆意難釋,惹瓊應堅志,斷此變動法!

    思兮懷正道!想兮念佛法!性惡之親友,伴之必招損,

    到處興是非,口舌無已時,如彼老嫗鄰,作害不作益。

    吾子惹瓊巴,希求莫太奢!諦聽并思維,此歌之義理。

    我觀眾親侶,常伴之密友,悟彼無常性,如市集過客。

    難聚終必散,無有真實義,念此我心悲,感嘆意難釋。

    吾子惹瓊巴,應舍親友執(zhí)。思兮懷正道!想兮念佛法!

    自己所積財,終為他人享,三有輪回道,業(yè)性本如是,

    慳吝所積財,終隨他人去,如昨夜老嫗,所有盡蕩然!

    吾子惹瓊巴,心莫生貪念,諦聽并思維,此歌之義理!

    冷眼觀財物,辛勤之所聚,無常不可恃,如群蜂采蜜,

    艱辛所聚物,終為他人享,念此我心悲,感嘆意難釋。

    惹瓊應努力,開啟自心藏!思兮懷正道!想兮念佛法!”

    歌畢,二人將老嫗之尸骨埋葬妥善,并超度其神識入于法界。將剩下尚能食用之食物帶在身上,向百則之杜遠聰行去。

    尊者父子在百則暫住的時候,惹瓊巴心中出現(xiàn)了許多覺受,在非常歡喜的心情中,他心中涌出種種的念頭來。尊者立即察覺到了,隨后就問他道:“你發(fā)生了些什么樣的覺受呀!”惹瓊巴以歌答道:

    “當我依師共住時,自覺身如極利刃,能斷內(nèi)外諸惑障,念此不禁心快樂!

    眾人群中共坐時,自覺身如燦爛燈,能釋口訣極明了,念此不禁心快樂!

    雪山頂尖冥坐時,自覺身如白獅子,力能降服一切眾,念此不禁心快樂!

    紅崖山畔靜坐時,自覺身如大鵬鳥,無懼浩海之波濤,念此不禁心快樂!

    漫游山川諸國時,自覺身似小老虎,于所觸境無貪戀,思此不禁心快樂!

    親友眷屬集會中,自覺身似白蓮花,世間污穢不能染,思此不禁心快樂!

    身處塵囂人稠時,卻似一粒水銀珠,凡所觸處無滯礙,思此不禁心快樂!

    具信徒眾共住時,自覺我是小密勒,隨意能唱口訣歌,思此不禁心快樂!

    能獲此樂上師恩,心離整治即佛陀!”

    尊者聽后說道:“如果這些覺受不與我慢相雜,那就是得到上師的加持了,頗為難得,可以說是很好。但是這些覺受卻需要如此的‘見’才能(合乎正道);這些‘見’看樣子你好像還沒有得到。聽我歌曰:

    “心底深處起悲時,我見三界諸眾生,如處火宅洪爐中。耳傳能詮之口訣,

    心底深處受納時,如鹽溶水成一味。智慧于內(nèi)開顯時,‘是’‘非’疑惑(頓時斷),

    根本后得夢醒覺。深觀產(chǎn)生大樂時,所顯諸法自解脫,如水蒸氣消太空。

    契入所觀體性時,實相明體智慧現(xiàn),如彼無云大晴空。動心清濁已分時,

    本來明體智慧現(xiàn),明朗如凈水銀鏡。賴耶融入法身時,投生取有[10]此蘊聚,

    如足踏蛋立粉碎!執(zhí)著之繩切斷時,各種次第之中陰,如蛇伸直解盤結(jié)。

    解脫取舍諸行時,此心離作安然住,如彼雄獅三力圓。顯明、空明、智慧明,

    與此三明相伴時,如日光耀無云空;此時境、識各自分,如分馬群與牛(羊);

    心與蘊聚系繩斷!我已利用人身寶,瑜伽行道事已畢。汝亦有此覺受耶?

    惹瓊子兮莫傲慢!”

    惹瓊巴聽了此歌后,心意改正了許多。此時天已大亮。尊者說道:“現(xiàn)在讓我們父子二人到拉息或笛色雪山,那些無人跡的地方去修行吧。”惹瓊巴說道:“我現(xiàn)在身心已疲勞欲死,亟需到一個離城鎮(zhèn)不遠的寺廟中去休息幾天,才能回復疲勞,現(xiàn)在這個樣子怎么能夠去旅行或修持呢?”

    尊者說道:“一個人如果從心底深處想去修法,他像這樣去也就夠了?!庇谑蔷统讼旅孢@首“八種滿足歌”:

    “以身為寺亦足矣,身要[11]即是佛宮殿!自心上師亦足矣,決信即是最勝士!

    外所顯現(xiàn)一切境,即是佛陀之經(jīng)典,知境即經(jīng)亦足矣,眾顯皆為解脫喻!

    三昧為食亦足矣,禪定能獲佛加持[12]。拙火為衣亦足矣,暖樂即是空行衣!

    斬斷親緣亦足矣,獨居即是天中尊!遠避仇敵亦足矣,仇敵無非路客耳!

    內(nèi)外一切諸障礙,修觀空性皆能除,深觀空性亦足矣,種種幻變皆心現(xiàn)!

    修行正道應如是,違此即是入歧途。我已年邁死期近,無暇與汝作空談,

    汝乃青年身健壯,難納忠告與益言;傲慢貪著入邪故,直言規(guī)諫成剩語。

    若愿修行隨我來,不愿隨汝自意去!”

    唱畢,尊者就起身準備離去。惹瓊巴立即拉著尊者的衣服,唱了下面這首“八種不足曲”來回答尊者:

    “以身為寺雖然可,仍需床榻臥此身,風雨無情襲一切,僅持此身不能足!

    自心上師雖殊勝,仍需上師示此心,祈禱必需有皈境,僅依自心仍不足!

    顯境雖能作經(jīng)典,惑疑障難終難免,釋疑必需依圣典,無經(jīng)可依豈能足?!

    三昧為食雖然可,滋養(yǎng)此身需食物,幻身亦需食維持,不依食物豈能足?!

    拙火為衣雖然可,遮身衣褲亦必需,凡人孰不畏羞恥,赤裸無衣豈能足?!

    斬斷親緣雖甚善,途中難免遇惡人,嗔怨隨時皆可至,一味回避豈能足?!

    觀空除障雖甚善,大力惡鬼心怨毒,鬼魔我執(zhí)難降故,除障仍需他方便[13]!

    我今順利來師前,師往何處我亦往,侍師時時皆快樂,愿侍吾師常相隨。

    惟祈慈悲開許我,暫住村鎮(zhèn)得蘇息?!?/p>

    尊者說道:“如果你有堅定的信念,你就可以像我一樣的行持適才所講的‘自足之道’:如果沒有信念,就會像你一樣覺得總嫌不夠似的。你如果決心不愿到那無人的山中去修行,我們就暫時先到博拓去說法吧!”于是師徒二人就向紅崖拓博地區(qū)行去。

    [1]藏文經(jīng)典中對師徒關(guān)系之稱呼有多種:如父子、主仆、師徒等皆是。從以上三種不同的稱呼來看,密乘師生關(guān)系實是多重的或多方面的。

    [2]中圍:藏文dkyil.hkhor,直譯為中圍,即密乘之壇城也。眾眷屬皆圍繞中央主尊而立,故名中圍。

    [3]水之利劍:不明其確指,大概是密乘之世間八種成就之一的“利劍成就法”。

    [4]原文似只說“應酬報母親之恩”?!按诵陌病蹦俗g者就其隱含之意而申譯的。

    [5]此處所述正說明得高度成就之人,必能證入“大小無礙”之華嚴境界。故華嚴之事事無礙非僅能闡明最高之佛陀境界,亦能為修行人作一試金石及測量自己成就淺深大小之衡準也。

    [6]原文意晦,直譯或應為“惹瓊行素一似黃色之土風”。

    [7]惹瓊巴此時心中很不滿意尊者,對尊者所示現(xiàn)之“大小無礙”之境界與神通,全不在意。盡往壞處去想,因而連想到適才晴空中,忽然烏云齊集,降下冰雹來,這一定是尊者用了昔日所學之“降雹法”的原故,見密勒傳。

    [8]或譯為:“昨天(她)所珍惜的這些東西,今晨卻都遺留給我倆了!”

    [9]原文直譯應為反問句:“惹瓊巴,難道你還不愿斷惑嗎?”

    [10]此句之“有”乃三有之有,或三界之有。

    [11]身要:是指修持禪觀身體打坐時之各種姿態(tài)及要道也,如大日如來七支坐法,及馬爾巴之坐姿五要訣等,皆屬“身要”也。

    [12]此句意晦,直譯應為“止者天之父降也”(?)。

    [13]此句及上述數(shù)句皆為意譯及申譯。直譯最后一句則應為:“是故仍有不足也!”但如此譯則不易了解矣。

    責任編輯:admin    

    相關(guān)閱讀

      關(guān)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(xié)議廣告服務

      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版權(quán)所有,未經(jīng)協(xié)議授權(quán),禁止建立鏡像

      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
      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

     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,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,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,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
    • <strike id="cqebu"></strik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