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社科院發(fā)布《中國產業(yè)競爭力報告》稱,按照世界銀行的標準,2011年中國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;中國產業(yè)競爭力居全球首位。(12月13日《新京報》)
社科院工業(yè)經濟研究所所長助理張其仔稱:世界銀行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將世界各國分成四組,即低收入國家、中等偏下收入國家、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。201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4400美元,按照世界銀行標準,2011年中國已經進入中上等收入國家行列。這里面有兩個關鍵性的概念,一是世界銀行所列標準中提到的“人均國民總收入”,二是社科院報告中提到的“人均國內生產總值”(GDP)。很明顯,它們兩個不是一個概念――生產總值不等于國民收入。那么,不知道在社科院的報告中,為什么不是以“人均國民總收入”來與世界銀行的標準接軌呢?兩個概念的轉換之間又有什么玄機,社科院恐怕得作出詳細的解釋。
關于“中國產業(yè)競爭力居全球首位”這頂最新“世界第一”帽子的由來,社科院稱:他們是通過對全球超過100個國家的產業(yè)市場份額以及貿易競爭力指標分析得出的結論。社科院是怎么分析的;納入分析體系的超過100個國家又是哪些,在報告里統(tǒng)統(tǒng)都是一筆糊涂賬。得出如此重大的結論,僅僅幾句話就交代過去了,其科學性在哪里?可信度又在哪里?
很多網友留言說,對社科院的這份報告,就當一個笑話來看,一笑而過就好。但其實,我們無法一笑而過,政府決策也不會把它當成笑話。中國社科院作為納稅人供養(yǎng)的國字頭科研機構,作為政府決策最重要的智囊,總不能把自己等同于一家毫無權威性和信譽度的野雞學會吧。如果是那些野雞學會,那的確可以一笑而過,但現在拋出這一結論的卻是社科院,這就不能不詳細追問其詳細依據在哪里了。也正因為社科院作為政府決策智囊的特殊地位,這個空頭結論的麻醉性才不容小視――作為智囊,最重要的任務是發(fā)出諍言而非捧出毫無由來的塑料花制造盛景。諍言可以幫助決策者看到真相和危機所在,而類似于“產業(yè)競爭力世界第一”這樣的空頭結論,卻是不折不扣的麻醉劑,它會讓決策者失去準確判斷和調整的時機。悲哀的是,用討好的麻醉劑代理得罪人的諍言,求得自身的一時利益,卻成了很多學術機構的現實選擇,學術機構為社會把脈的功能,正讓位于“多說好話”背后的利益考量。要問一些科研機構為何公信力下降,不妨看看這些科研機構拋出了多少類似于“產業(yè)競爭力世界第一”這樣莫名其妙的麻醉劑。 趙勇
關于我們 丨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(xié)議丨 廣告服務
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協(xié)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