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幾年來,隨著科技的進步,網絡媒體得到了飛速發(fā)展,給傳媒行業(yè)帶來了巨大的變化。隨著信息技術的發(fā)展,互聯網已經成為功能強大的新興媒體,成為我國一億多網民獲取信息、交流思想、表達訴求的平臺,對社會輿論態(tài)勢和走向產生著不可估量的重要影響。要認清互聯網的特點和發(fā)展趨勢,提高思想認識,理順管理體制,完善管理機制,加強行業(yè)自律,倡導文明辦網、文明上網,引導網民理想討論問題、表達意見,有效引導網上輿論,使新興媒體成為傳播先進文化、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陣地。通過政府對網絡媒體建設、運用和管理的意義、網絡媒體在社會發(fā)展中的作用及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四個方面的思考,從理論到實踐闡述網絡媒體帶動社會發(fā)展的積極意義。
一、對網絡媒體建設和管理的意義
何謂網絡媒體?網絡媒體是借助國際互聯網這個信息傳播平臺,以電腦、電視以及移動電話等為終端,以文字、聲音、圖像等形式來傳播新聞信息的一種數字化、多媒體的傳播媒介。目前,互聯網的發(fā)展出現了視頻化的發(fā)展趨勢。搜索引擎、門戶網站、新聞網站、社交網站與視頻網站正在構成網絡媒體的主流。
胡錦濤總書記做客人民網強國論壇,與網友面對面在線交流,成為中國新聞史上標志性的一頁。胡錦濤總書記在考察時指出:“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,我們要充分認識以互聯網為代表的網絡媒體的社會影響力,高度重視互聯網的建設、運用、管理?!?/span>
伴隨著網絡媒體的發(fā)展,在引導輿論等方面,傳統(tǒng)媒體正逐步讓位于網絡媒體。網民對社會的真實印象、對公共權力的真實評價,往往更傾向于通過網絡媒體。這就對黨和政府的執(zhí)政理念和執(zhí)政方式提出了嚴峻挑戰(zhàn)。
二、加強對網絡媒體的運用
1. 必要性。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的時代,信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膨脹和爆炸,未來的世界是網絡的世界,要讓我國在這個信息世界中跟上時代的步伐,作為21世紀主力軍的我們,必然要能更快的適應這個高科技的社會,要具有從外界迅速、及時獲取有效科學信息的能力,具有傳播科學信息的能力,這就是科學素質。而因特網恰恰適應了這個要求。
2. 實用性。網絡世界資源共享,它就像一個聚寶盆,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“金山”,誰在這座金山上耕耘勞動,誰就會有所得。網絡可以超越時空和經濟的制約,在網上接受名校的教育,有什么問題,你也盡可以隨時通過網絡得到老師的指導。而且互聯網的交互式學習、豐富的三維圖形展示、語言解說等多媒體內容,使得學習變得輕松有趣,這可是任何教科書都不可能具備的!另外,網絡上以英語的使用率和內容為最多,分別為84%和90%,這將會使我們更積極的去學習英語。
3. 現實性。再看看我們身邊,不論是政府網站還是企業(yè)網站不正搞的紅紅火火,個人的網站不也都在緊鑼密鼓的制作嗎?如果上網不好為什么要建立這些網站呢?
網絡帶給人類的好處可謂數不勝數,網絡的出現是現代社會進步,科技發(fā)展的標志?,F代意義上的文盲不再是指那些不識字的人,而是不懂電腦脫離信息時代的人。在科學不發(fā)達的古代,人們曾幻想要足不出戶就知曉天下事,如今的信息高速已將此幻想變成了現實。
中國互聯網信息中心公布的一份調查顯示,中國互聯網已經成為中國2.5億網民的第一媒介選擇。中國從南方的雨雪冰凍災害到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,讓人們看到了以互聯網為載體的網絡媒體的力量。
三、網絡媒體在社會發(fā)展中的作用
目前,網絡媒體在經濟建設及社會各項事業(yè)中正發(fā)揮著重要作用,各地新聞網、人才網、議政網的相繼啟動,政府通過網絡媒體關注民生,網友可以發(fā)表對經濟社會發(fā)展的見解,反映急需解決的民生問題等。據了解,政府通過網絡媒體了解民生民情經常召開相關部門工作會議,并通報了各部門對群眾“熱帖”答復情況,并針對網絡運行以來出現的具體情況、問題進行了研究。網絡是一件新生事物,應本著關愛、支持、理性的態(tài)度對待公民的建議和意見,采取有效措施引導公民關注經濟社會發(fā)展,為加快經濟發(fā)展提出更多的好建議和好辦法。提高網站品味,提升群眾滿意度,充分調動公民參政議政、建言獻策的熱情和積極性,部門做好參與和互動、重視網站建設、加強網站管理等問題。
四、網絡媒體建設、運用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
任何事物都是具有兩面性的。探討如何應對網絡媒體帶來的挑戰(zhàn)和壓力,在認識了網絡媒體優(yōu)勢的同時,我們再來看看它的不足和本身收到的制約,這樣才便于我們從實際出發(fā)尋找破解。
1. 權威性、喉舌作用難以凸顯
目前,許多網絡媒體不具備采寫新聞的資質,更談不上喉舌作用。因此,從這個意義上講,樹立網絡媒體的權威性就成了無源之水。加上網絡信息良莠不齊的狀況,也無時無刻不在銷蝕其形象。而作為虛擬空間的網絡的過度發(fā)達,類似“人肉搜索”等惡性利用網絡的行為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,愈演愈烈,對現實社會中的人造成了影響甚至傷害。對于解決此類問題,在發(fā)展中變化,整頓整個網絡市場秩序,構建完善的網絡業(yè)市場。有必要建立第三方管理機構,對網絡進行全方位的管理。
2. 力不足
網絡媒體公信力不足表現在內容上??旖輬蟮?、海量信息見長,一定程度上導致網絡傳播粗制濫造的現象時有發(fā)生,以至于在導向和事實的把握以及語言文字的運用上常常謬誤連連。加之垃圾信息泛濫網頁,令人對網絡新聞的真實性和公信力產生懷疑。
3. 傳輸渠道本身的限制性
盡管有數字顯示,目前中國網民超過一億人,但同電視擁有的觀眾相比,這個數字仍顯單薄,網絡不夠普及、通道不夠順暢、網民人數不夠,可供爭奪的“眼球”太少成為網絡媒體發(fā)展的障礙。
綜上所述,網絡媒體以其自身的優(yōu)勢和缺點已經在社會發(fā)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。存在的問題也應引起業(yè)內人士關注。只有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,才能健康發(fā)展,真正凸顯它在三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。
因此網絡要有更大的發(fā)展,要在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中發(fā)揮建設性作用,就應該在探索中逐步解決“公眾與公信”“自由與自律”等一系列問題。在這種過程中,網絡的主辦與網友有著同樣的責任。互聯網的建設應該自覺的按照建設和諧社會的要求去謀劃和組織,構建“和諧社會”的任務不僅要在新聞宣傳中落實,而且要在論壇管理、資訊服務商都要踏踏實實的工作,通過充分的溝通、互動和真實信息的傳遞,共同營造和諧的網上輿論環(huán)境。網絡媒體應該做和諧社會的倡導者、溝通者、維護者。
作為網站的工作者,我們更要本著繼承傳統(tǒng)與創(chuàng)新的原則,從而更好的為黨和政府服務。通過科學的發(fā)展思路和對策,在學習實踐中,我們結合實際工作不斷推出有利于網絡媒體良性發(fā)展的新舉措,轉變那些不適合不符合科學發(fā)展要求的思想觀念,把一些好經驗、好做法轉化為行之有效的規(guī)章制度,努力為網絡媒體的發(fā)展做出積極的貢獻。
關于我們 丨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議丨 廣告服務
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