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strike id="cqebu"></strike>

    新聞熱線 0891-6325020

    數字報系

    移動端
    您當前的位置:西藏新聞網 > 雪域時評

    馬路上的文明最動人

    2018年06月19日 10:14    來源:中國西藏新聞網    記者 古麗
    分享到:    

    一個下雨的早班高峰期,筆者路過拉薩市實驗小學門口,看到交警在學校門口疏散交通,他們顧不上擦拭順著帽檐流下的雨水,專注而有序地指揮著過往車輛、孩子和家長。馬路邊,送孩子上學的車輛停放有序,等待過馬路的家長和孩子在交警的指揮下魚貫而過;馬路上,雖然有些擁堵,但是未有過往車輛鳴笛催促,在交警的指揮下,緩慢有序地通過。

    看到此情此景,筆者心中暖流涌動,不禁為真情服務群眾的人民警察點贊,同時也為馬路上流動的文明折服。

    同樣令筆者感到溫暖的是,好幾次,雖然不是在斑馬線附近,但行進車輛主動減速并停車,為路邊欲過馬路的老人讓行。筆者眼中,這幾位禮讓的司機形象猛然高大了起來。

    當然,諸如“中國式過馬路”等不文明現象還是普遍存在,但不可否認的是,馬路上的文明漸漸多了起來。

    近年來,拉薩市不斷加強城市道路交通管理,提高道路通行能力,加大路面管控力度,嚴厲查處各類交通違法行為,并加強了交通安全宣傳教育工作,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。

    在筆者看來,諸多交通不文明現象是由于行人和行車爭奪路權而引起的。“謙謙君子,溫潤如玉”。禮讓是一種美德,更是一種胸懷。禮讓的核心就是馨德在先、利居人后,所以《六尺巷》的故事世代相傳。在現今的快速社會,禮讓不僅是一種品格,更是一種責任,理應成為生活中重要守則。“禮讓”的觀念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形成,為此,有關部門應采取多種措施,實行多部門聯動,使這一美德“落地生根”、發(fā)揚光大,使禮讓行人、文明出行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動。

    長期以來,或許是習慣使然,我們總是喜歡站在道德的制高點,不斷地批判不文明現象,卻選擇性地忽略身邊的正能量。當下,正能量已成為一個充滿象征意義的符號,與我們的情感和廣博的社會深深相系。筆者覺得,僅僅停留在“感動”或“感受”顯然遠遠不夠,現實需要我們去廣泛傳播正能量,用文明的力量逐漸驅散不文明帶來的負能量。

    筆者相信,此文開頭的動人場景天天都在這個美麗的城市上演,一幕幕禮讓的場景化作一股股暖流,在你、我、他心中匯聚,越聚越多、越聚越洶涌……

    責任編輯:何寶霞    

    相關閱讀

      關于我們聯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議廣告服務

      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協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
      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
      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

     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,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,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,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
    • <strike id="cqebu"></strik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