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中國互聯(lián)網聯(lián)合辟謠平臺對10月網絡謠言進行了梳理分析。當月網上數(shù)據(jù)監(jiān)測和網民舉報顯示,臆測編造民生政策、利用AI虛構案事件、借社會熱點造謠炒作等傳謠現(xiàn)象較為突出,部分謠言性質惡劣,擾亂社會秩序,造成不良影響,相關賬號受到依法處置。
互聯(lián)網的快速發(fā)展讓我們的生活方式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,同時我們在享受互聯(lián)網帶給我們諸多好處的同時,也必須遵紀守法,做到以法為“繩”、文明上網,做不造謠、不信謠、不傳謠的合格網民。合格網民不造謠?;ヂ?lián)網平臺大、易傳播,很容易生成網絡謠言,破壞互聯(lián)網生態(tài)。有些網民為了博取眼球,吸引流量,故意制造謠言,破壞網絡生態(tài)。如網民張某為增加粉絲量,博取網民眼球,在某視頻平臺發(fā)布不實視頻內容和配文。視頻內容為一段疑似民警當街抓捕嫌疑人的片段,并配文“可惡的人販子,12歲女孩子被人販子騙到荒山野地,把腎臟雙眼挖走,民警追蹤千里將罪犯抓捕歸案”,以上不實信息造成社會負面影響,涉嫌散布謠言故意擾亂公共秩序,根據(jù)《網絡安全法》第12條第二款規(guī)定,《治安管理處罰法》第25條第一款規(guī)定,相關部門對張某予以行政處罰。網絡空間從來不是法外之地,作合格網民,必須謹言慎行,不造謠不生事。
合格網民不信謠。作合格網民,要自覺做到不信謠。在面對網絡信息時,不能盲目跟風,更不能信謠傳謠。我們必須要時刻保持理性的思考能力,面對網上各種傳言要學會辨別,不要輕信網上各種信息,時刻做到“謠言止于智者”,不被謠言所迷惑。對于網絡傳言要進行理智思考,不能隨波逐流,在沒有依據(jù)的信息中迷失方向,要盡量從官方媒體獲得信息,遠離虛假信息,更不要進行傳播。
合格網民不傳謠。網絡信息魚龍混雜,面對各種信息,特別是未經證實的信息,手指一劃,無意之間轉發(fā),便是一次傳謠。傳謠的網民,也許并無惡意,但就是那些無意之間轉發(fā)的,未經證實的消息,卻能破壞網絡輿論生態(tài),造成社會不穩(wěn)定。作合格網民,我們應當不信謠不傳謠,面對網上謠言,越是喧囂,越要冷靜,越是眾口一詞,越不能隨波逐流。不信謠、不傳謠,遇到事應多分析,不傳播沒有依據(jù)的信息,不被謠言所蠱惑。
做合格網民,我們要做到不造謠、不信謠、不傳謠,使互聯(lián)網真正成為美好的精神家園。在網絡世界,讓我們依法依規(guī)上網,文明理性發(fā)言,不造謠、不信謠、不傳謠,共建清朗網絡空間!(區(qū)黨委網信辦 白瑪曲珍)
(中國西藏新聞網所登載該網評文章僅為分享交流經驗目的,屬作者個人看法,不代表本網觀點。)
關于我們 丨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(xié)議丨 廣告服務
中國西藏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協(xié)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