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清明時節(jié)雨紛紛,路上行人欲斷魂?!鼻迕?,宛如從歷史幽深處走來的雅士,帶著諸多獨特別稱,每一個都承載著華夏文化的深厚底蘊。
“踏青節(jié)”彰顯出清明蓬勃的活力。清明一至,微風輕拂,大地瞬間從沉睡中蘇醒。田野里,嫩綠麥苗歡快搖曳,與春風私語;河畔邊,垂柳依依,細長柳枝隨風輕舞。桃花灼灼,如天邊云霞,將世界暈染得如夢似幻;油菜花肆意綻放,那耀眼金黃是大地獻給春天的禮物。此時,人們呼朋引伴,投身自然。孩子們在草地嬉笑,手中風箏在藍天翱翔,笑聲清脆;年輕人漫步山間,呼吸清新空氣,用相機定格美好;老人們在暖陽下踱步,滿臉笑意,盡顯對春日的喜愛。踏青,踏的是春天的美好,是生命的律動。
“行清節(jié)”盡顯清明莊嚴肅穆的祭掃氛圍?!靶星濉倍?,飽含生者對逝者跨越時空的思念。清明時,人們懷著敬畏之心前往祖先墓地。一路上,追思在心中蔓延。到墓地后,輕輕拔除雜草,仔細清掃墓碑灰塵,動作輕柔專注,似與先輩無聲對話。接著擺上鮮花、水果、糕點,點燃香燭,青煙帶著思念飄向遠方。此刻,先輩音容笑貌浮現(xiàn),曾經(jīng)的溫暖與教誨涌上心頭。行清,是對家族根脈的堅守,對先輩恩情的銘記。在一些地方,祭掃儀式頗為講究,家族長輩會帶領晚輩舉行莊重的叩拜之禮,講述先輩的生平事跡,讓家族精神代代相傳。有的家族還會舉行族祭,眾人齊聚,在緬懷先人的同時,凝聚家族力量,維系家族紐帶。
“三月節(jié)”充滿季節(jié)與民俗風情。農歷三月,正值仲春與暮春交替,是農事繁忙之時。農人們深知此時勞作關乎一年收成,在田間翻耕土地、播下種子,每滴汗水都飽含對豐收的期盼。同時,民俗活動也豐富多彩。女孩子們聚在一起制作香囊,五彩絲線穿梭,繡出精美圖案,香囊香氣四溢;男孩子們熱衷于蹴鞠比賽,在場上盡情奔跑,吶喊聲、歡呼聲此起彼伏,為春日添了熱鬧。在不少地區(qū),還會舉辦盛大的春社活動,人們祭土地神,祈求風調雨順、五谷豐登。大家身著盛裝,載歌載舞,分享美食,整個村莊洋溢著歡樂祥和的氛圍。
“寒食節(jié)”與清明緊密相連。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時,介子推不離不棄,甚至割股啖君。重耳復國后疏忽了介子推,介子推淡泊名利,隱居綿山。晉文公醒悟后放火燒山逼他出山,介子推母子寧死不屈,抱樹而亡。為紀念其忠義高潔,晉文公下令在他死難日禁火寒食,寒食節(jié)由此而來。隨著時間推移,寒食節(jié)與清明節(jié)融合,其蘊含的精神深植于民族文化,讓清明多了人文底蘊。每至清明,人們品嘗寒食,憶起介子推的故事,心中便涌起對古人高尚品德的敬意。
清明還有“柳節(jié)”之稱。清明時,柳樹抽出新芽,細長柳枝隨風擺動。古代清明插柳習俗盛行,人們折柳插于門楣,或編成柳圈戴頭上,既祈福辟邪,也禮贊春天。據(jù)說柳枝生命力旺盛,插柳能讓家庭興旺。孩子們穿梭柳林間,編織柳帽,守護春日美好。文人墨客也常以柳入詩,為清明增添了清新詩意。
清明的別稱,是歷史的珍寶,記錄春日、承載思念、展現(xiàn)民俗、傳承精神。在時光中,它們熠熠生輝,是了解傳統(tǒng)文化的鑰匙,讓我們能與古老文明相擁,汲取精神滋養(yǎng)。
關于我們 丨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 丨 隱私保護丨 服務協(xié)議丨 廣告服務
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協(xié)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