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strike id="cqebu"></strike>

    新聞熱線 0891-6325020

    數(shù)字報系

    移動端
    您當前的位置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 > 新聞 > 國內要聞

    19名00后,跨越近1800公里,傳遞支教接力棒,浙江師范大學第二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——

    成為光,照亮孩子的夢想(追夢人)

    2025年03月20日 12:49    來源:人民日報    
    分享到:

    圖①:林業(yè)涵和孩子在非遺壯錦課上。
      受訪者供圖
      圖②:研支團在龍州縣上龍鄉(xiāng)上龍村參加志愿服務后合影。
      許建華攝

    李佳妮在給學生們答疑。
      受訪者供圖

    早上6點22分起床,6點48分從宿舍出發(fā)到教學樓,開啟一天的教學工作。課后在辦公室批改作業(yè),直到晚上10點半才從辦公室離開。

    這是浙江師范大學第二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(以下簡稱“研支團”)團長林業(yè)涵在社交媒體上用視頻記錄下的自己的一天。

    25年來,浙江師范大學研究生支教團314名青年,扎根廣西崇左市龍州縣支教,直接受益師生6萬余人,是廣西規(guī)模最大的研究生支教團。

    如今,林業(yè)涵和18名00后研支團成員接過接力棒,成為龍州“最特別的當?shù)厝恕薄?/p>

    不斷接受正反饋,孩子們變得積極自信,課堂不再是老師的“獨角戲”

    “支教,是從小就種在我心里的一顆種子?!狈沼邶堉菘h民族中學的李佳妮,姥爺響應國家號召支援大西北,從上海來到寧夏,在銀川扎根幾十年。受此影響,李佳妮的母親也成為一名教師。

    “用一年的時間,做一件終生難忘的事?!钡弥髮W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后,李佳妮第一時間報了名。

    2024年7月24日,李佳妮和18名研支團成員乘坐列車,從浙江金華前往廣西龍州。一路向西,近1800公里,終于抵達這座西南邊陲小城。

    “不適應”,是研支團成員的第一反應。

    李佳妮和其他3名研支團成員住在一間宿舍。宿舍在6樓,沒有電梯,旁邊是一家糖廠。

    龍州天氣悶熱潮濕,必須開窗通風。到了甘蔗榨季,原本香甜的甘蔗,壓榨后的廢水廢渣散發(fā)出刺鼻的氣味,李佳妮“剛開始聞到就難受,但現(xiàn)在也習慣了”。

    服務于龍州縣高級中學的周澤華,本科是物理(師范)專業(yè)。對他來說,第一個挑戰(zhàn)是艱巨的教學任務。

    “來之前就聽說這里很缺物理老師,可沒想到這么缺?!备咭晃锢砝蠋熤挥?個人,帶19個班,周澤華一個人就要帶6個班。

    本科是學前教育專業(yè)的任蘇楠,在龍州縣民族中學教初二歷史。“我實習時教的是幼兒園的孩子,提問后大家都積極回答?!笨沙鮼睚堉?,任蘇楠在課上提問經(jīng)常無人回應,一度讓她懷疑自己當初的選擇。

    林業(yè)涵本科學的是英語(師范),支教前,他信心滿滿地制訂了教學計劃,可效果不及預期?!八麄兩砩先狈ψ孕?,害怕說錯,擔心‘被笑話’?!?/p>

    當?shù)貙W生到底需要什么?林業(yè)涵的答案是:激發(fā)興趣,敢于表達。

    于是,他帶學生聽英文歌、看英文電影、鞏固初中英語知識,搭建高中英語學習的框架。一天下來,林業(yè)涵的黑色上衣落滿了粉筆灰,學生和他打趣,他就接著粉筆的話題繼續(xù)講新知識。日積月累,學生對英語產(chǎn)生了興趣。

    研支團成員張萱萱在龍州縣高級中學教高一數(shù)學。晚自習檢查作業(yè)時,很多人沒寫,這讓她很生氣。第二天一早,張萱萱的辦公桌上放了一封信。

    “我的數(shù)學十分差勁,聽不懂題,也不會做題。老師您講課很好,所以我打算從現(xiàn)在開始好好學習數(shù)學……您的學生黎惠寧?!?/p>

    張萱萱倍感欣慰,“在反復的崩潰中重建信心,也堅定了支教的信念?!?/p>

    如今,任蘇楠和學生們約定,無論點到誰,大家都要鼓掌,答錯了也不批評;李佳妮在辦公室準備了自制印章,每個同學的作業(yè)本上都有個性化評語。

    不斷接受正反饋,孩子們的眼里有了光,課堂也不再是老師的“獨角戲”。

    漸漸地,張萱萱發(fā)現(xiàn)課堂上抬頭看老師的學生多了,“抬頭說明大家在認真聽我講課,多幾個孩子抬頭,我就感到很滿足?!?/p>

    去年11月,龍州縣高級中學英文歌曲合唱大賽落下帷幕。從最開始一句英文不敢說,到流暢演繹兩首英文歌曲,林業(yè)涵帶的高一584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績,孩子們收獲了自信與成長。

    “我們要做的,就是成為投射到他們身上的光,照亮他們的夢想。”林業(yè)涵說。

    不僅要傳遞給學生知識,更重要的是傳遞有溫度的知識

    “數(shù)學是什么?研究‘數(shù)量關系’和‘空間形式’,既提出問題,也解決問題。”

    研支團成員黃昱誠在龍州縣高級中學教高一數(shù)學,翻開他的備課手冊,里面詳細記錄了本學期的課程內容和教學重點。

    “正弦函數(shù)的平方加上余弦函數(shù)的平方,就像老師的感情,始終如一?!闭n上,黃昱誠會講一些小段子,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。課下,他會耐心陪伴,做貼近學生的知心人。

    黃昱誠的辦公室里,最顯眼的是桌旁的一把吉他。

    一天晚自習,學生到辦公室找黃昱誠答疑,情緒焦慮。講完題后,黃昱誠干脆拿起吉他,邊彈琴邊和學生一起唱歌。音樂拉近了師生的距離,也消除了學習的疲憊。

    “我給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,成為辦公室最后一個走的人?!痹邳S昱誠看來,自己和本校老師的最大區(qū)別,就在于他在龍州只有一年。因此只要有時間,黃昱誠都待在辦公室,“他們愿意學,我就一直教”。

    因材施教、分層教學,研支團不斷培養(yǎng)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,做深耕一線的勤快人。

    研支團成員夏鳳翔教高一語文,面對面批改作文,是她認為最有效的教學方式之一。如何審題、怎樣論證……最多的時候,一個晚上將近30名學生找她面批作文。

    夏鳳翔班上有個學生叫覃艷琳,她幾乎每篇作文都會找夏鳳翔面批。去年11月聯(lián)考,覃艷琳在夏鳳翔教的100多個學生當中,語文總分和作文都取得了最高分。

    剛開始,夏鳳翔覺得自己要做一些很宏大的事,但現(xiàn)在,她認為“能帶給學生哪怕只有一點點改變,就算成功”。

    引入分組辯論、小組討論等教學手段,培養(yǎng)學生批判性思維;使用AI工具輔助講評、分析課堂數(shù)據(jù)。全員00后的研支團探索前沿教學模式,做教學創(chuàng)新的用心人。

    早上嗦一碗米粉,騎電瓶車穿梭在街頭巷尾……漸漸地,研支團成員適應了龍州的生活,也走進了學生的世界。

    很多學生家里都有果園,研支團的老師幾乎都收到過學生們的“投喂”。研支團成員傅夏雨教高一語文,課文里談到勞動的內容,學生們會教她如何插秧、水果栽種有哪些注意事項。一來一回,教學相長。

    夏鳳翔說,激勵她投身支教的,是“時代楷?!?、浙江師范大學校友陳立群。

    2016年,陳立群從浙江杭州學軍中學校長崗位退休后,來到貴州大山深處的臺江縣民族中學支教。

    “陳老師問,‘山的后面是什么?’學生們沉默。他接著說,‘山的后面還是山,如果不走出去,你的想法會一直停留在山這邊?!?/p>

    夏鳳翔把這個故事分享給學生們,激勵他們“走到山后面更遠的地方”。

    “老師,我以后也要考浙江師范大學,去看看你們的校園?!?/p>

    這句話,夏鳳翔一直記在心里,“未來他們可能走出龍州、走出廣西,我們能做的,就是給他們提供更多可能性?!?/p>

    “支教是一場關于愛和責任的雙向奔赴?!绷謽I(yè)涵說,“我們不僅要傳遞給學生知識,更重要的是傳遞有溫度的知識?!?/p>

    走一段遙遠的路,看一段別樣的風景,做一件難忘的事

    “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叫什么?”

    龍州鎮(zhèn)城南社區(qū),一堂“伙伴計劃”公益課堂正在進行。研支團成員引導孩子們辨識甲骨文,一筆一畫,領悟文字之美。

    2022年以來,團龍州縣委啟動“青春童行繪夢青空”“伙伴計劃”等社區(qū)陪伴輔導項目,發(fā)揮研支團專業(yè)優(yōu)勢,面向困境兒童、易地搬遷社區(qū)隨遷子女等重點青少年群體,開展多種類特色課程,累計服務超5000人次。

    圍棋課上,感受黑白博弈間的精妙思路;物理課上,在趣味實驗中學習知識;心理健康活動中,啟發(fā)孩子們悅納自己、理解他人……

    “微信公眾號上公布下周課表,家長可掃碼報名,同時加入‘伙伴計劃’家長群,后續(xù)相關活動信息也會在群里發(fā)布,提供菜單式服務。”團龍州縣委干部黃寧寧說。

    服務龍州縣堅果產(chǎn)業(yè)發(fā)展大會,策劃教師演講賽、校慶晚會等活動……研支團19名成員都是黨員,他們踐行奉獻、友愛、互助、進步的志愿精神,在急難險重任務中勇挑重擔,在志愿服務中收獲成長。

    2024年9月,臺風“摩羯”引發(fā)龍州縣近10年來最嚴重的洪澇災害,多數(shù)街道被淹,房屋嚴重受損。

    身著紅馬甲的研支團成員聞令而動、挺膺擔當,大家蹚著幾乎與雨靴齊深的洪水,扛著鐵鍬,清理垃圾、鏟凈淤泥、清洗路面。兩天時間,龍州大部分街道完成清理,居民生活恢復正常。

    “志愿者是塊磚,哪里需要哪里搬!”在研支團看來,當點滴善舉匯聚在一起,必將激發(fā)更多向上向善的力量。

    去年底,研支團來到崇左邊境管理支隊彬橋邊境派出所大青山警務室,與青年民警聯(lián)合開展“青春戍邊志愿南疆”主題活動。升一次國旗、為界碑描一次紅、走一次巡邊路、吃一頓戍邊飯……大家在邊境線上了一堂意義非凡的思政課。

    夜巡時,研支團成員全柳貞特別受觸動,“山高路遠,總有人堅守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,我們會一直銘記這些平凡而偉大的人?!?/p>

    不上課的日子里,大家會在宿舍一起做飯。有人研發(fā)菜單,有人洗菜備菜,有人擔當大廚,有人負責洗碗。他們甚至還開發(fā)了一個微信小程序,“動動手指,就能下單?!惫ぷ骱蜕畹钠v在碗筷碰撞中逐漸消解,同學間的情誼日益加深。

    從夏天走到冬天,從宿舍走到教學樓,糖廠的味道漸漸變甜,正如支教的日子。走一段遙遠的路,看一段別樣的風景,做一件難忘的事,讓青春在為祖國、為人民、為民族的奉獻中煥發(fā)出絢麗光彩。

    責任編輯:朱穎    

    相關閱讀

      關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(xié)議廣告服務

      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協(xié)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
      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
      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

     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,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,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,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
    • <strike id="cqebu"></strike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