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<strike id="cqebu"></strike>

    新聞熱線 0891-6325020

    數(shù)字報系

    移動端
    您當前的位置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 > 專題

    最美京鐵人40年見證百年京張巨變 發(fā)誓站好最后一班崗

    2021年04月28日 13:41    來源:未來網(wǎng)    
    分享到:    

    未來網(wǎng)北京4月26日電(記者 李盈盈)“再有一年我就退休了,無論如何,我要站好這最后一班崗。”現(xiàn)年59歲的他已堅守崗位39載,2022年7月將是他退休的日子。

    屆時,他在北京市延慶區(qū)長城腳下,一站就是40年。他——就是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通州車務段青龍橋站站長楊存信。

    中國鐵路北京局集團有限公司通州車務段青龍橋站站長楊存信。

    父子接力,見證百年京張巨變

    4月25日下午,由中央網(wǎng)信辦網(wǎng)絡社會工作局、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宣傳部聯(lián)合舉辦的“慶祝建黨百年·發(fā)現(xiàn)最美鐵路”活動參訪團到達青龍橋站參觀。

    站在青龍橋站的接車站臺上,楊存信深有感觸地說:“我出生在這里,工作在這里,這是我一生都離不開的地方。”

    1962年,楊存信出生在距離青龍橋站不到30米的一排小平房里。自他記事兒起,每天看到的就是父親楊寶華與他的同事們不斷地在接發(fā)車、扳道岔、打旗語、售票、辦理行包業(yè)務等忙碌的身影。到了晚上,他就伴隨著熟悉的火車汽笛聲入睡。

    1951年時,楊寶華主動請纓,從北京列車段調到青龍橋站工作。70年來,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在他們父子二人的見證下茁壯成長。

    楊存信告訴未來網(wǎng)記者,在他兒時的記憶里,留給他印象最深的是信號機的今非昔比。“現(xiàn)在的信號機用電燈顯示,非常方便。1951年,我父親來此工作時,這里的行車設備非常落后。那時候,信號機用煤油燈顯示,每天晚上天黑之前,無論刮風還是下雨下雪,我父親都風雨無阻,爬到信號機那根高高的桿子上,把信號燈點燃,掛上。直至第二天凌晨,再取下,熄滅,送回站內保存?!毕肫疬@70年來的巨大反差,楊存信的臉上仿佛可以映照出我國鐵路的滄桑巨變,也寫滿來了他對如今幸福生活的憧憬與獲得感。

    1982年楊寶華退休,時年20歲的楊存信接過父親手中的信號旗,開始子承父業(yè),接力守望京張鐵路在青龍橋的這個站點。

    貫通燕山山脈、通往北京西北方向的京張鐵路是一百多年前由中國人自主設計、施工修建的第一條干線鐵路,于1905年9月4日開工,1909年8月11日建成、10月2日通車。

    這條鐵路的精華是我國著名愛國主義工程學家詹天佑在青龍橋站的“人”字形線路設計,青龍橋站也因坐落于“人”字形頂點而聞名于世,并登上了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國家地理雜志。

    楊存信表示,京張鐵路的建成是中國鐵路的驕傲,也是中國人民的驕傲,極大地振奮了中國人民的民族自信。

    正式上班那天,父親把楊存信領到青龍橋站邊的詹天佑銅像前,語重心長地對他說:“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主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,以后你每天都要在這里工作,要是干不好,就對不起這身鐵路制服。”

    誓做“百年京張”精神的傳承者

    青龍橋站位于山坳里,坐落在長城間,然而,簡單重復的工作令年輕的楊存信感孤獨,他也曾想過什么時候能離開青龍橋站,去見見大山外面的世界。

    然而,一件至今讓他記憶猶新的事改變了他的想法。近三十年前,一名旅客到青龍橋站參觀,看到詹天佑銅像下邊銘刻的“詹公天佑之象”六個字,疑惑地問“為什么要把頭像的‘像’字錯寫成大象的‘象’?”作為站長的楊存信被問住了。后來,經(jīng)過多方咨詢,他終于從詹天佑的嫡孫、詹天佑紀念館名譽館長詹同濟那里得到了答案,即大象的“象”字代表這尊紀念銅像沒有任何的藝術加工,以示“見象如見人”,代表詹天佑原貌的意思。

    青龍橋站內詹天佑的銅像 未來網(wǎng)記者 李盈盈攝

    后來,又有一些游客經(jīng)常會問他一些諸如“之字線”、火車掛鉤等關于京張鐵路的歷史。作為站長的楊存信開始認真學習相關知識,仔細研讀詹天佑的事跡,明白了這條鐵路的偉大之處,更加深入地認識到這個山間小站的不尋常,也堅定了堅守車站的信念。

    從一名扳道員、助理值班員、車站值班員,再到青龍橋站站長,楊存信與他的崗位一起成長。

    100多年后,新的京張高鐵從“人”字線的下方穿過,象征著中國經(jīng)濟發(fā)展速度的智能京張高鐵與老的京張鐵路,實現(xiàn)地上與地下的立體交匯。新老兩條京張鐵路線也在青龍橋站實現(xiàn)了跨越百年的“握手”。

    長城號動車在青龍橋站調整方向?!∥磥砭W(wǎng)記者 李盈盈攝

    現(xiàn)在,楊存信每天都能感受到時速350公里智能型復興號動車組列車從腳下穿過的速度,看到這座百年老站發(fā)生的新變化。

    如今,屹立在“人”字形鐵路前方的詹天佑銅像與百年青龍橋站一起,共同見證著中國鐵路的發(fā)展,也見證了我國綜合國力的飛躍。

    2008年,青龍橋站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向公眾開放。2013年,青龍橋站又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,迎接的乘客少了,更多是慕名而來的游客。

    被授予“最美京鐵人”稱號的楊存信還作為講解員,為游客講述百年京張的歷史。

    從小學生到外國友人,據(jù)統(tǒng)計,楊存信累計接待各級領導參觀考察、社會團體和游客到站接受愛國主義教育近20萬人次。

    “2022年冬奧會時,我會看著冬奧列車從長城腳下駛過,如果有外國游客來青龍橋站了解百年京張的歷史,我樂意把‘百年京張’精神講給更多人聽,站好退休前的最后一班崗!” 楊存信鏗鏘有力地說道。

    “發(fā)現(xiàn)最美鐵路 追尋百年初心”參訪團參觀青龍橋站。

    責任編輯:劉金鵬    

    相關閱讀

      關于我們聯(lián)系我們 丨集團招聘丨 法律聲明隱私保護服務協(xié)議廣告服務

      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版權所有,未經(jīng)協(xié)議授權,禁止建立鏡像

      制作單位:中國西藏新聞網(wǎng)丨地址:西藏自治區(qū)拉薩市朵森格路36號丨郵政編碼:850000

      備案號:藏ICP備09000733號丨公安備案:54010202000003號 丨廣電節(jié)目制作許可證:(藏)字第00002號丨 新聞許可證54120170001號丨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610590號

      欧美成人片一区二区三区,日本精品免费在线视频,性爽爽刺激视频午夜福利,2021久精品视在线视频
    • <strike id="cqebu"></strike>